close

引用格友的文章~我覺得很有道理,不論是運動或教育都該從最基層做起!!


馬政府補助棒球的12.6億,形同把錢丟到水溝裡





請各位先看看以下幾篇報導。




TVBS新聞:


為了振興國內棒球,行政院以4年為目標,砸下12.6億預算,希望中 華隊未來能進入國際賽事前四名!而這項計畫包括整合地方政府和企業籌組業餘棒球隊,今天台北縣正好在徵選教練和球員,來考試的大部分是前職棒選手,聽到行 政院的振興棒球計畫,大多對4年要達到預期目標,持保留態度。


 


自由時報新聞:


行政院政務會報昨天通過體委會所提「棒球振興計畫」,將在4年內投入12.6億元經費,並定下每屆棒球經典賽均進入四強、國際賽每次皆爭金奪銀「預期績效指標」。


政府願意投入更多經費在棒球運動,當然是好事一件,不過,依目前已知的內容,投入經費和補助對象,最基層只到高中,國小和國中完全沒有提到,是比較遺憾的地方。
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 


馬政府願意出資幫助台灣棒球,其實是美事一樁,但是從其細部規劃來看,


其實不會有太大的成效,徒然讓費納稅人的血汗錢而已,


也無法給台灣棒壇太大的助益。


 


1.


4年補助12.6億,就能讓台灣隊在每屆經典賽進四強?


這根本是鬼扯。


 


我們先來看兩個數字。


a.美國大聯盟共有30支球隊(尚不包括小聯盟球隊)。


其中洋基在2008年付給球員的薪資,就高達2億美金。


b.台灣民國98年度的體育預算,是65億台幣。


 


換算下來,洋基一年的薪資相當於我國一整年的體育預算!


光是洋基一隊的薪資就這麼嚇人,如果把大聯盟所有球團,以及所有小聯盟球隊的薪資加起來,那更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天文數字。


 


更驚人的還在後頭。


美國職棒已有上百年的歷史,加之各球團以鉅額的資金來經營職棒,理應在經典賽哪下好成績才對啊!


但是,在第一屆經典賽中,美國根本連四強都進不去,第二屆也是在四強就遭到淘汰!




美國每年花上天文數字都無法保證打進前四強,


我真的不知道,區區12.6億能幹什麼?




兩相對照之下,12.6億實在是少得可憐。


如果花12.6億就能打到經典賽前四名,那全世界都是棒球強國了。


 


2.


如果這12.6億都能花在刀口上,那還不足以令人搖頭嘆息。


但從馬政府的細部規劃看來,這12.6億等同於丟到水溝裡。




台灣球棒實力衰退之主因,除了職棒球團經營草率外,更要命的是基層的學生球隊日益減少。
<!--[if !supportLineBreakNewLine]-->
<!--[endif]-->


一個健全的棒球體系(其他運動亦然),必然是一個完整的金字塔型體系。


(請看附圖)





 


金字塔型體系的特徵,就是「層級越高,球員越少。」


最底層的少棒隊的任務,就是在各地挖掘有運動天分的小朋友。


我舉個例,如果王建民居住的地方沒有少棒隊,那台灣就不會有王建民這個偉大投手。


接下來每往上一個層級,就是在一次次做球員篩選的工作。


如此一層層去蕪存菁下來,到了職棒這個層級,留下來的必定是菁英中的菁英。


因此,唯有健全的基層根基,方有金字塔頂端的棒球菁英。




然而,目前台灣基層的學生球隊漸漸萎縮,不僅經費來源出問題,很多球隊連個練習用的球場都沒有。


很多少棒隊甚至都是教練自掏腰包來支付球隊營運費用與伙食費。


可惜的是,馬政府補助的對象只到高中棒球隊,國中小球隊未列入補助對象。


因此,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。


「基層學生球隊數量不夠,職棒沒有球員可用,因此對職棒補助再多都是枉然。」


由此可知,馬政府這種由上而下的補助措施根本就是本末倒置。


最優先的補助對象,應該是最基層的學生球隊。


如此,台灣才有源源不絕的好手。


棒球沒有從基層紮根,花再多的錢都是枉然。



3.
目前許多縣市最近紛紛成立「成棒隊」。
加入這些成棒隊的人,不是被淘汰的職棒球員,不然就是根本進不了職棒的球員。
請問用這樣的球員去組棒球隊,對台灣棒壇有什麼幫助?


把錢拿去補助學生球隊方為正道!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